2016年2月10日星期三

日本、澳大利亚等国的所谓的免税店都是华人开的“黑免税店”

国人对免税店购物,很是热衷。出国购物,中国人首选渠道乃免税店。中国买客总爱多要某些知名免税店 的购物袋,送人时可显示自己买的是正品。足见免税店可靠的形象何等深入人心。然而,如果这家免税店是“黑店”,宰起人来就不眨眼了。

遗憾的是,不管日本还是澳大利亚,都曝出免税店宰客的劣行来。以新华社的调查为例,一位老太太在澳大利亚一免税店花了六千多买了些保健品,她的女儿 却发现,这些牌子在澳本土闻所未闻,同样性质的知名品牌价格亦便宜不少;一位上海女士在日本不知名免税店购得酵素,事后却查不到半点该“品牌”的资料,而 价格则是市场上同类产品的40倍……凡此种种,不一而足。而不光是中国媒体在报道,日本、澳大利亚等国的本土媒体也都刊登过此类新闻,甚至日本国家台NHK还做了暗访。

面目可憎的“黑店”往往有合法身份,此“免税”一般不是彼“免税”,而是宰人的“黑店”。以最热门的购物地日本来说,随着中国游客的“爆买”,日本的免税店数量也蹿升,提前五年完成了万家目标。然而,日本常说的免税店,免的是消费税(tax- free),不是寻常大家说的免关税(duty-free)。后者一般开在空港,以没有进口关税的奢侈品为卖点,前者遍地开花。基本上,商家向税务部门申请,即可变为日本免税店。而按照流程,游客在免税店购物时得出示自己的护照等凭证,这反而又增强了这些免税店的可信度。

这些“黑店”往往是华人所开,黑旅社、黑导游从中牟利。国内“购物游”宰人的那套全被照搬国外。特别在东京、大阪等中国游客过度集中的大中城市,新生了部分由来自中国港澳台地区、大陆以及在日华侨华人以合作、合资等方式开设的免税店,专门针对中国游客采取不正当营销和 推销方法,中国游客因此购买货价不符等‘黑心’免税商品的现象也越来越多。这些商店往往藏于偏僻之地,七弯八拐才能找到。

地接团把活包给黑导游,后者把游客引诱去购物,而一半以上的钱又返点给他们。当然,这个模式里还有个隐形的背后大佬,那就是始发地旅行团,游客是他们招揽 的,地接团可是要给他们不菲的费用的。该模式当然不会仅仅在日本存在,澳大利亚等国一样。甚至很可能就是国内旅行团带过去的歪风邪气。

“黑店”猖獗,固然怪监管乏力,也是利用了普通旅行者知识盲区。对于这些宰客店,各国当然有法律规制,不希望影响自己的旅游业吸纳“金主”。不过,监管总是容易滞后,政府也不愿因噎废食,收紧免税店开设。况且,很多店还可以狡兔三窟,今天被告发查处了,明天换个名字,卷土重来。寄希望于目的地国旅行市场自我净化,有点遥远。

指望不上大环境立马改变,就不得不给自己安上大圣的火眼金睛。而事实上,购物陷阱总是找上经验值低的游客,经验少,容易骗,道理亘古不变。

总结起来,“黑免税店”泛滥在于它正好利用了国内旅行者的知识盲区,去满足他们的购物欲。一般来讲,爱马仕、LV等奢侈品牌,国内民众熟悉,不好骗。而马桶盖这样的大件,毕竟花费不小,人们在购买前还会四处咨询下意见。况且,受到汇率等因素影响,对大件需求也下降了。根据日本经济新闻最新的报道,今年春节,访日游客可能很难“爆买”大额商品,高档手表销售走低,日本品牌的女性内衣却被买空。而类似内衣、保健品这样的商品,便很好骗了,就算知道几个牌子, 也很容易被导游洗脑——另一些牌子其实更受日本人欢迎,质量更铁。必须重点提下保健品,目前来看,不管是日本还是澳大利亚,各种杂牌高价的保健品都是欺诈重灾区。这当然跟国内的养生热有关。

所以,需要普及两个常识。第一个常识前面已经说了,此免税店非免税店,而对免税店也没必要盲目信赖。第二个常识则是,不要再以为日本等国没假货,质量靠得 住。根据NHK等媒体的调查,导游在给中国买主下套时,往往会灌输一个思想——日本没有假货,买什么都值得信赖。洗脑完毕之后,坑人购物就方便了。而事实 上,假货在日本也存在,贩卖的主力军是黑社会和非法劳工。知道第二个常识非常重要。对于许多低价团的 参与者来说,他们也是在博弈,觉得反正都要买买买,少花旅行费真是好好好。然而,买假货,买水货,买高价低质货,这是绝对的赔本买卖。

所谓的“黑免税店”,不过是低价团的国外变异版。旅游者不得不有双慧眼才稳妥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